2024年,国内线缆行业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其中,“增收不增利”这样看似矛盾的问题正困扰着众多线缆企业,整个线缆行业也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减少而被迫打价格战,陷入了内卷的怪圈。
上半年以来,以铜为代表的原材料涨价对线缆行业无疑是一个坏消息。线缆企业的成本因为原材料价格的上扬而普遍增加,导致大量利润都被供应链夺走,很多业务规模和营收增加的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在基建市场低迷,需求整体减少的大背景下,许多线缆企业只能无奈地选择加入价格战,试图通过压低价格的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从而又进一步压缩了市场利润空间,陷入恶性循环。事实上,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式。 与此同时不难发现,不少线缆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较为粗放。例如在生产环节,缺乏精准的流程把控,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高效,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在质量管控方面同样不到位,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在质量上拉开差距,在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线缆企业如果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在外部环境不可控的情况下,就必须苦练内功,借助数字化建设的路径来破局。
在如今竞争激烈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也有部分企业取得了业绩突破和市场扩张,如上上电缆、固达电缆等,而这些线缆企业的经历无一例外都证明,数字化建设对于线缆企业已经成为破局的关键。这其中包含两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在生产、销售、营销、物流各端口,粗放式管理带来的低效和成本浪费触目惊心。这时就需要通过打造数字化管理促进降本增效。将生产流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整合,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智能系统,来对生产计划和车间调度进行优化。 例如,根据订单情况、库存水平、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快速准确地制定出最优的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的闲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借助MES、ERP、营销管控平台、线缆产品工艺定额平台等实现数字化智能管理,企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合理配置资源,围绕生产、技术、设备、营销、采购、财务、质检所有环节全方位协同,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实现全方位的降本增效,从而摆脱价格战的泥沼。 其次,线缆产品市场质量追溯不健全,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但从固达电缆参与质量追溯建设五年多,近期连续中标新能源大单,单项目1.3亿中标金额刷新纪录可以看出,参与Ecode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是重塑品牌形象的有力手段。 作为市场监管总局指定的线缆行业质量追溯技术方案,Ecode标识码能够对线缆产品的生产信息、原材料来源、质量检测数据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记录。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客户有相关查询需求的时候,可以快速准确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 对于线缆企业来说,建立起完善的Ecode码质量追溯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产品质量,而且也可以在市场上重塑企业的品牌形象。消费者更愿意相信那些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并且有透明追溯体系的线缆企业,这样也有助于线缆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如果说线缆企业在材料和装备技术上的突破是需要依靠自身坚持不懈的研发探索,必须自力更生,那么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则并不需要孤军奋战。数字化生态服务商可以提供高度成熟的个性化方案。上海缆新深耕行业21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上海缆新的工程师和实施团队提供全程追踪式服务。在合作过程中,从最初的方案定制,到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和问题解决,再到后期的持续优化改进都持续跟进。 在方案定制阶段,他们会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经营状况、发展目标等多方面的情况,从而为企业量身打造最合适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技术上的难题或者人员培训方面的问题,技术团队都会及时跟进解决。这种全程追踪式的服务能够有效地保障数字化转型的落地效果,让合作企业再无后顾之忧。 对于线缆企业来说,要想走出价格战的泥沼,需要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层面突破,更要意识到软实力对硬实力的促进作用,换言之,数字化建设也是企业硬实力的一部分。 线缆企业破局不仅需要材料和装备等硬件技术的突破创新,也要紧跟数字化的浪潮,通过与数字化生态服务商合作,主动破局,而不是被迫内卷。陷入价格战的泥沼。如借助建设金缆APS数字化工厂和Ecode码质量追溯这样的数字化方案由内而外助力线缆企业实现自我重塑,跳出内卷怪圈; 上海缆新作为深耕线缆行业21年的数字化生态服务商,已经帮助百余家不同规模的线缆企业实现不同阶段的数字化转型。我们衷心希望线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可以在数字化转型羽翼的加持下,不断提质增效,保障质量安全,开拓海外市场,在质量强国伟大进程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4月28日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4月18日
2025年4月18日
2025年4月14日
2025年4月11日
2025年4月11日
2025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