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假电缆被判15年,为什么还有人敢于铤而走险!
时间:2025/8/22 浏览:17

电缆行业造假冒牌的情况屡禁不止,从之前大家的评论可以看出,对于知名的电缆品牌确实有时让人傻傻分不清,以珠江电缆为例,仅涉嫌仿冒的企业就达50多家,目前已起诉10家,均已胜诉。


2021年,赵某钦、赵某胜等人以广东珠江线缆有限公司名义与三亚某公司签订电缆订单后,指使厂长闵某军在广西电缆公司组织工人生产了22盘,金额共计3127927.97元的伪劣电缆,并销售给了三亚某公司。2021年6月底,这批伪劣电缆在工地安装过程中,被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当场查获。后经检验检测,该批电缆均属于两端头处合格、中间段不合格的“瘦身”电缆。


经法院判决,被告人赵某钦、赵某胜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各处罚金150万元;闵某军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20万元;赵某良犯窝藏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同时,扣押在案的伪劣电缆予以没收、销毁。


广州珠江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少绵表示:这家被查处的广东珠江线缆,很多人以为是我们广州珠江电缆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仿名牌、搭便车的假冒企业。除了珠江电缆,像远东、正泰等品牌,一直都在和假冒企业作斗争,这些企业不仅仿冒、假冒品牌,更有甚者生产不合格电缆,对被仿冒对象造成严重伤害。


行业假冒现象时有发生,之所以有人铤而走险,究其原因,是电缆行业并没有完善的追溯制度,企业也没有自己的防伪技术,只能发现后再通过法律手段维权,耗时耗力,即使是这样,大量假电缆仍在生产和销售。


在质量强国的大战略下,政府和社会动作不断,除了常规的质量抽查、媒体曝光、企业打假,市场监管总局也开始从更深层次政策入手,要求企业从生产端、流通端建立完善的追溯防伪体系。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实施意见》,要求各行业建立质量追溯平台;随后,专属电缆行业的质量追溯平台上线,目前超几百家头部企业已经入驻。


今年,由国家发改委认证的中国机电工业价格协会,在“追溯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增加了防伪功能,解决电缆企业“质量追溯”+“产品防伪”的双重需求,同样具有企业宣传、防窜货、营销拓展等功能。

image.png


对于企业,仅需在在原有合格证上加印“防伪码”,并关联Ecode质量追溯码,多种物理+数字技术加密,就可以实现上述功能,由于成本低、效果好、功能多,目前有多家电缆企业开始使用。从央视315的连续曝光,到各地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再到市场监管总局的政策制定,最后由权威平台对具体功能的落地,电缆行业已经形成了质量追溯防伪的完美体系。


以后的每卷每盘电缆产品上,我们都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验该产品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并非随便填写,而是接入全国联网数据,受到政府的监督和审查。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将很大程度改善电缆行业的假冒伪劣现象,现在很多头部企业开始应用,在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下,将有更多企业开始使用,只有敢用,敢于被监督,才是对企业质量最好的证明!


咨询如何接入质量追溯平台、防伪码详细介绍,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

image.png


申请试用,开启属于您的数字化变革之路

试用申请

售前咨询:188 5512 2552

在线客服
公众号

返回顶部